按照型號搜索
按照分類搜索
按照尺寸搜索
獲取短信驗證碼
2020-08-19
根據寧波市科技局“關于組織開展2020年度寧波市科學技術獎推薦工作的通知”要求,對我單位參與申報2020年度寧波市科學技術進步獎項目“零件細節結構水射流磨-研-拋-光飾一體化技術及直線驅動裝備”進行了公示。
公示內容:報獎項目名稱;項目類別;推薦獎勵等級;項目簡介;第三方評價;主要完成人及技術貢獻;主要完成單位及創新推廣貢獻;主要知識產權證明目錄;項目經濟效益和推廣應用。
公示期間無異議。特此公布。
1、報獎項目名稱:零件細節結構水射流磨-研-拋-光飾一體化技術及直線驅動裝備
2、項目類別:技術發明獎
3、推薦獎勵等級:一等獎
4、項目簡介
隨著航空航天、機床、半導體等領域的快速發展,對其所使用的工作母機及其零件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如要求零件的細節部位具有極高的尺寸、形狀精度和極低的表面粗糙度等。而現有的制造技術無法勝任對零件細節結構進行形性精確性加工的要求,尋找新的制造方法和技術成為超精密加工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世界各國都制定計劃加快研發超精密加工技術,如美國的NNI計劃、英國的IRC計劃等,我國也已將零件的超精密加工技術列入戰略性產業發展計劃,研發了精密車削、精密磨削等多種精密切削加工技術和激光加工、離子束加工等特種加工技術。盡管如此,仍然無法很好地解決零件細節結構的超精密加工難題,零件細節結構的超精密加工已成為制約制造業發展的瓶頸之一。項目組另辟蹊徑,率先提出采用水射流對零件復雜內腔細節結構進行超精密磨削,在國家基金等項目資助下,歷時十余年攻關,解決了零件復雜內腔細節結構的高效、可控超精密加工技術難題,開發出磨-研-拋-光飾一體化技術及直線驅動裝備,取得的創新成果包括:
創新點1. 首創零件復雜內腔宏觀結構的完整保形和細節結構的微觀去除的精準調控技術
創新點2. 開發零件復雜內腔細節結構的水射流精密磨削裝備-工藝-工況的約束優化技術
創新點3. 發明水射流磨削系統噪聲抑制與消聲和零件細節區域磨料滯留的干擾協同技術
創新點4. 研制水射流磨削裝備的精密直線驅動與零件細節結構智能磨削的反饋控制技術
在上述成果基礎上,還攻克在線視覺檢測、加工質量穩定性與批量加工一致性等技術難題,研制直線電機、直線導軌、直線運動軸承等直線運動零部件、以及用于磨-研-拋-光飾一體化加工的直線驅動裝備。
項目成果獲日本發明專利1件、中國發明專利18件。成果在芯片、模具內腔、軸承內外溝道等零件超精密加工中得到成功應用,并推廣到太陽能電池、汽車等制造企業。近三年,應用成果技術新增銷售54585.5萬元,新增利潤8070.6萬元。
成果有效緩解零件復雜內腔細節結構超精密加工過程中的高精度與高效率之間的矛盾,提高加工穩定性和零件復雜內腔細節結構的形性確定性,解決現有加工方法無法實現的零件復雜內腔細節結構超精密加工難題,具有加工過程可控,加工效率高的優點,對促進我國機電零配件整體制造水平的提升起到積極作用。
5、第三方評價
(1)項目成果經第三方科技成果鑒定,鑒定結論為:填補國內空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項目理論研究成果已通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結題驗收。
(3)項目核心知識產權已經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結論為:權利要求具有新穎性和創造性。
(4)項目總體成果已經過科技查新(國內外),查新結論為:除本查新項目委托單位申請的專利和發表的相關文獻外,國內外未見其他文獻述及。
(5)項目各創新點已經過國家一級科技查新機構科技查新,4份科技查新報告的查新結論皆為:查新內容除委托單位已公開的發明專利中有述及外,未見其他文獻述及。
(6)采用項目技術生產的產品經國家智能制造裝備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4份檢測報告結論為:產品符合GB/T3177-2009、GB/T1985-2017、GB/T10610-2009標準。
(7)采用項目技術生產的產品經國家級光電產品檢測重點實驗室測試,STC下性能優良。
6、主要完成人及技術貢獻
7、主要完成單位及創新推廣貢獻
8、主要知識產權證明目錄(限10件)
9、項目經濟效益和推廣應用
成果解決了航空航天等領域關鍵零部件細節結構的精密制造難題,尤其是對零件復雜內腔細節結構的精密制造,達到了目前其它方法?法實現的加工形性精確性,形成系列知識產權,填補國內外空白。項目10件發明專利中,3件為聯合研發,1件已經產業化應用。經審計,2017-2019年度,成果直接經濟效益為:累計新增銷售37714.51萬元,新增利潤5691.22萬元,新增稅收2199.01萬元;項目技術推廣應用,應用單位新增銷售16870.95萬元,新增利潤2379.38萬元,新增稅收645.22萬元。